南方电视网

“利率真得很低!”个别种类贷款利率破2%,或有企业“躺赚”存贷差收益 世界最资讯

来源:华夏时报 时间:2023-05-19 13:04:12

本报(chinatimes.net.cn)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

“创业贷款利率最低2.15%,比存款利率还低。申请的人太多太多了,需要时间消化。”5月17日,一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。

本报记者了解到,这家位于湖北省的农商行推出创业贴息贷款,个人最高可贷20万元,小微企业最高可贷300万元,财政贴息后利率低至2.15%。


(资料图片)

上述银行客户经理提到:“不需要本地户口,有营业执照就能办,最快3天放款。但由于今年以来,申请贷款人太多,目前暂停办理。具体什么时候才能申请,需要等市里通知。”

近两年,在多种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推动下,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逐步降低。一些特殊种类贷款利率甚至低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。以上述创业贷为例,一些地方政府鼓励创业,提供贴息贷款,财政贴息后用户贷款利率普遍在2.5%以下。

但近期,由于货币信贷较快增速与低通胀形成鲜明对比,引发市场对于超低利率贷款的讨论和对“资金空转”的质疑。

在市场“内生动力还不强,需求仍然不足”的背景下,有些企业申请到低息贷款后,并没有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,而是将资金沉淀成定期存款,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,并未真正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。

“现在一些企业获取贷款后立即转换为存款,所谓的‘金融空转’很多来自政策套利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指出。

个别种类贷款利率近2%

近两年,在监管鼓励让利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,贷款利率持续走低,企业融资成本逐步下降。

5月15日,央行发布《报告》中提到,近年来,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的带动下,实际贷款利率明显降低,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。2023年3月,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.34%,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.95%,均处于历史低位。

数据还显示,3月一般贷款中,36.96%的贷款利率低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。

而实际上,一些小微企业创业者反映,在一些地区可以申请政府贴息的创业贷款,企业融资成本更低,实际贷款利率在2.5%以下。

“利率真得很低。”5月17日,一名山东的创业者与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分享他的贷款经历,他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创业开店,到银行申请了创业贷款,正常流程下贷款年利率4.2%,但政府扶持的创业贷,实际利率只有2.2%,政府贴息2%。

这名创业者表示,带全部合伙人的身份证、营业执照去填表。公司执照满一年就可以申请,放款速度很快,申请贷款到放款只用了几天时间。

与此同时,多名湖北创业者也提到,湖北地区也有相关政策,且个体也能申请贷款。对此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联系多家银行核实情况,当地一家农商行客户经理表示,利率最低2.15%。

此外,专项贷款、再贷款等也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工具。一名股份制银行从业人员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透露,一些专项贷款再加上政府贴息,企业最终负担的利率能低于2%。

“不过专项贷款一般都有对应名单,名单内的企业才能享受政策。”至于名单中的企业类型,上述从业人员介绍,也不都是大央企,也有很多民企,比如疫情期间生产口罩的厂商,以及一些制药企业,主要是政策扶持的行业。

上述从业人员还表示,除了一些专项贷款,目前再贷款利率也较低。“再贷款就是人行贷给银行,银行再贷给企业,利率上有优惠。”

例如,在疫情期间,央行下发通知,专门安排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,支持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。央行方面曾透露,收到上千家重点企业名单,贷款利率基本在2%至3.15%之间。财政将按实际贷款利率再给予一半的贴息,企业平均负担成本低于1.5%。

另外,在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走访过程中,也有银行客户经理提醒,低利率贷款都有特定的要求,客户需要提交材料,审核通过才能放款。创业者要贷款一定要到银行办理,不要相信陌生人打电话推销的低利率贷款,很多都是骗子。

银行贷款利率价格战

除了有政策支持的特殊贷款外,银行“以量补价”的策略以及“两增两控”压力,市场上或出现贷款利率“价格战”。

一国有大行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贷最高额度为300万元,利率低至3.5%,小微企业抵押贷最高额度1000万元,利率最低同样为3.5%。

此外,有媒体报道,一些央企国企贷款招标,一年期利率已经低至2.7%,大额存款利率3%左右,已经出现倒挂现象。

“从今年开年看,信贷需求相对比较旺盛,但价格竞争也比较充分。”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曾提到。

由于竞争激烈,今年年初对公贷款利率压降较为明显。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获悉,一家国有大行个别项目五年期贷款利率下降至2%左右。

而由于贷款利率下行,当前银行净息差已经明显亮起“红灯”。近期,上市银行陆续披露2022年报,有8家上市银行净息差低于1.8%。

1.8%是银行维持合理利润情况下的净息差参考线。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4月10日发布的《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(2023年修订版)》,净息差的评分“警戒线”为1.8%(含),低于1.8%将被扣分。

今年4月,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在肯定“贷款利率明显下降”的背景下,将“推动降低”企业综合融资成本,转变为“推动稳中有降”。

“当前实体融资成本已实现较大幅度下行,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,未来降息空间进一步收窄,贷款利率或以稳为主。”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《华夏时报》等记者表示,去年贷款利率快速下行,存款定期化加剧成本刚性,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至1.91%的历史低位。今年以来,整体信贷利率预计延续下行态势,银行经营业绩将进一步承压。

温彬提出,为此,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将降成本的要求从“推动降低”转变为“稳中有降”,以适应经济和融资形势变化,缓解银行息差压力和稳定其经营运行。后续,政策利率和银行LPR报价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均在收窄,银行新发贷款利率下行的趋势也将有所收敛。

“在一季度信贷投放集中靠前发力后,二季度投放节奏会适度回调。”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这已在4月信贷数据中有所体现,考虑到去年5月和6月是疫情高峰后的政策发力期,信贷投放基数偏高,不排除今年5月和6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的可能。

“在经济持续复苏背景下,这将有助于在稳增长和控制宏观杠杠率之间把握好平衡,并不意味着信贷政策转向收紧。”王青说道。

市场“资金空转”隐忧

尽管融资成本不断下降,但市场上一些企业扩大再生产动力依旧有待提振。近期,由于货币信贷较快增速与低通胀形成鲜明对比,市场表现出对“资金空转”的担忧。

“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,但内生动力还不强,需求仍然不足。”5月15日,央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,其中提出,疫情“伤痕效应”尚未消退,居民收入预期还在恢复,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仍存制约,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也可能使外需持续承压。

M2作为广义货币供应量,代表流通中的货币总量。央行公布数据显示,3月末广义货币(M2)余额281.46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7%。但与此同时,通胀数据低迷。

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,企业活期存款显著下降,定期存款波动较小,定期化趋势指向存在套利和空转。2022年以来,尽管企业信贷投放积极,但派生出的M2没有沉淀在活期账户上,体现出企业对短期内的投资扩张意愿较弱,存在资金套利和空转。

截至2023年3月,民间投资累计增速同比仅有0.6%,而国企同比高达10%。

任泽平提到,民间投资增速在近几个月持续下滑,有些企业在获取信贷后对扩张式经营保持观望,进而将资金沉淀在定期存款,例如结构性存款或者大额存单。

“逆周期政策的一个关键角度就是当企业拿到贷款之后,有没有把贷款花掉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指出,如果企业贷款后没有形成支出,而是转为银行理财、转为存款,便无法支持需求的增长,从而不能够支持经济恢复。而现在一些企业获取贷款后立即转换为存款,所谓的“金融空转”很多来自政策套利。

实际上,早在两年前,监管就注意到市场上资金空转的问题。2020年6月初,在此时银保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一位银保监局领导透露,该银保监局通过大数据监测发现,一些企业一边从银行获取贷款资金,一边把资金拿去买理财、结构性存款,或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、房市。

对此,监管“重拳”整治银行结构性存款,打击资金空转的行为。近期,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消息频频出现,尤其银行大幅下调主要面向企业的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,业内认为,可以有效抑制部分企业的套利行为,防止资金空转。

与此同时,今年以来,监管大力整治挪用存款行为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4月,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买理财或存单的罚单有8张;今年一季度,贷款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有12张罚单;去年全年约33张罚单涉及贷款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或存单,以购买理财产品为主。除了购买理财产品或存单外,贷款资金还存在被挪用于购买基金、信托或期货的现象。

而在“资金空转”话题的讨论中,多名受访者提出,提振有效融资需求是重中之重。

“当前贷款利率较低,可能反映出有效融资需求仍然有待进一步提振。前期贷款利率下降,主要得益于金融机构减费让利和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引导。但作为信贷资金的价格,贷款利率更是信贷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。”招联首席研究员、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提到,下一步,应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、连续性、灵活性,继续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,进一步激发有效融资需求。

责任编辑:孟俊莲 主编:张志伟

X 关闭

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方电视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